泥龙镇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的报告
一、2018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镇政府本级财政收入2217.1万元,较2016年的1613.7万元增加605.4万元,增长37.56%。
(二)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镇政府本级财政支出2217.1万元,较2016年的1613.7万元增加605.4万元,增37.5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77.84万元,比去年增加120.64万元,增长46.9%;国防支出1万元,与去年持平,无增减变动;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47.29万元,比去年减少89.41万元,减少36.1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1.98万元,比去年减少16.02万元,减少33.37%;城乡社区卫生支出68万元,比去年增加14万元,增长20.58%,农林水支出791.39万元,比去年减少70.71万元,减少8.2%;交通运输支出629.25万元,比去年增加627.45万元;安全监管支出5万元,与去年持平,无增减变动;保障房支出50万,比去年增加4.1万元,增加8.9%。
(三)全镇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全年镇政府本级财政收入2217.1万元,财政支出2217.1万元,收支品迭后,滚存无结余。
各位代表,由于财政体制的调整,上述预算情况待县财
政局决算批复后,数据可能发生变化,届时我们将向镇人大主席团报告。
二、2018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认真编制财政预算,制定各项管理措施。
根据县财政预算编制口径,认真编制了部门预算,并出台了镇村财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有效管理财政性资金,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确保了政府机关及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二)坚持增收节支,确保全年预算收入完成。坚持以培植财源为根本,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同配合,对全镇所有工程项目建立纳税台账,做到不乱征、不漏征、不少征,完成了上级下达给我镇的税收目标任务。
(三)强化财政管理,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严格按照财政预算执行,坚决做到拨款有预算,支出有计划;压缩一般消费性支出,确保人员经费,民政资金、村级组织资金等法定支出,控制“三公”经费支出。
(四)围绕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政策,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各项惠农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打卡到户。
(五)规范村级财务,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制度,一是坚持支部书记、主任一律不得经手现金;二是做到由经办人、书记、主任、纪检员审签的一单“四签”制度, 镇代理会计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符合的开支,有权拒绝报帐;三是项目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四是坚持按季度在统一时间内公开账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镇财政工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是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镇干部群众大力支持的结果。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增收的基础不够稳定,抗风险能力弱;二是可用财力有限,刚性支出压力沉重,保稳定矛盾突出;三是镇村历史性债务包袱沉重,行政运转艰难;四是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也给镇级财政带来了沉重负债,财政运行异常困难。
三、2019年财政预算
财政预算编制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以及按照集中财力“保基本、守底线、惠民生”的总要求,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框架的建立,坚持“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的原则,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支出序列保障原则,坚持“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项目”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2018年的财政收支预算。
收支安排情况:镇政府本级一般财政收入662.4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563.58万元,项目支出98.85万元。镇政府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62.43万元,其中:1、基本支出563.58万元(镇村社干部工资福利支出445.17万元,商品服务支出104.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4.01万元);2、项目支出198.852万元。因财政专项资金及各种补贴资金无法确定,在这里无法报告。
四、2019年财政主要工作
今年全镇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财经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系列政策,紧扣“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部署,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建设和民生支出,加强财政管理,坚持依法理财, 全面贯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加强镇村债务管理,强化风险防控, 促进全镇财政工作健康发展。
(一)、强化财源培植,加强收入征管
1.依法征管征收。按照上级下达给我镇的税收目标任务,对辖区内的所有涉税事项进行全面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力配合税务部门依法征收。
2.加大质量管控力度。稳步推动收入结构改革,积极向上申报重大投资项目,争取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和债券资金。
(二)着力财政改革,转换发展动力
1.推进经济分类科目改革。严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法定效力,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着力提升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2.深化集中支付管理。进一步优化集中支付,实现预算指标、用款计划、资金收付、账务处理全流程系统管控,建立环环相扣、无缝对接的财政资金支付规程。
(三)着力支出保障,提高供给质量
1.全力保障脱贫。持续做好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做到应统尽统,全力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转变支农资金支持发展方式,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模式,重点推进“补助改股份、补助改基金、补助改购买服务、补助改担保、补助改贴息风险”。
2.突出公共服务导向。立足“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原则,切实增加民生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事项和公共服务。
(四)着力风险防范,严把运行安全
1.规避支付风险。严格执行无预算不拨款,严禁超财力、超预算安排支出,确保支出挂账只减不增,并逐步消化解决。加强对财政支出数据的监管,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2.降低预警风险。认真开展债券置换资金管理使用清理整改工作,确保债券资金管理使用符合政策要求,切实防控政府债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