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兴镇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西兴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在年初制定了《西兴镇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明确全年目标任务,构建工作责任体系。一是加强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具体要求,优化调整帮扶干部76人,第一书记2人,确保帮扶不断档、不走样、有成效。二是监测监管到位。通过入户走访,对安全饮水、生活用电、医疗教育等方面进行全覆盖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逐一进行研判,分类制定整改措施,限时整改到位。2022年新纳入监测对象19户,均已落实相关医疗、教育、低保兜底、大病补助等帮扶措施;对情况稳定、风险消除的1户监测户及时销号。三是促进就业增收。利用辖区产业优势,鼓励引导在家劳动力到园区就近务工;依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219名脱贫人员就业增收;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鼓励有条件劳动力外出务工。截至目前,全镇共3258余人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二、因地制宜,巩固产业提质增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禁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全面完成县级下达的春耕生产任务;发挥畜禽养殖传统优势,主动融入全市雅拉德荣优质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大局,确保群众“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安全。一是农业产业方面,2022年全镇大春粮食生产水稻18168亩8900吨、玉米13540亩6410吨、红薯3500亩1030吨、豆类2671亩422吨;晚秋粮食生产栽植秋洋芋2100亩、秋杂粮2050亩;整治撂荒地1000亩。对全镇3000余亩青花椒、3500亩茶叶、3000亩果蔬、3500余亩水产养殖进行精管提质,通过对业主技术培训、政策帮扶等配套支持,现已全面发展成熟、投产见效。二是畜牧产业方面,现有年出栏5000只以上规模养鸡场1个;存栏生猪20000余头,其中20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12户;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开展肉牛养殖技术专题培训3次,外出考察2次,现有存栏肉牛1500余头,50头肉牛以上规模养殖户10户,其中皇家山村一养殖户与雅拉德荣公司签订合同购买海福特母牛20头,是开云体育足球官网首位签约业主。全镇种植牧草800余亩,加工秸秆青贮饲料1000余吨,已经形成了村村有产业的规模。
三、严控风险,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以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动态清零”为原则,全方位做好重点人员排查、重点场所管理、核酸检测等工作。一是做好重点人员摸排监管。对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流经地逐一摸排,每天登记上报。截至目前,共摸排返乡人员3000余人,无疑似病例。居家隔离人员进行闭环转运,由卫生院安排专人上门核酸检测、测体温,宣传居家隔离防疫常识和规定,并落实1名人员负责具体监管,防止脱控失管。二是加强重点场所日常管理。对小卖部、药店、超市、农贸市场、餐馆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实施动态监管,不定期抽查人员进出台账、场所消毒、戴口罩管理情况等。截至目前,对不符合防疫要求的业主下发整改通知书47份,全部已限期整改到位。三是做好全员核酸采样工作。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以村(社区)为单位设集中采样点位,全体镇村干部、志愿者协助卫生院开展采样录入工作,发动群众主动参与,为行动不便、残疾群众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做到“应检尽检”。
四、坚守底线,维护辖区安全稳定
一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强化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森林防灭火、汛期时段等安全管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其他安全生产重点行业的监管。强化源头治理,进行了4次全方位安全隐患综合大检查,坚决做到排查整治无死角。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1200余份,宣传法律、法规40余次,悬挂标语50余幅。二是全力夯实综治维稳。加强涉外人员、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吸毒人员和邪教组织的排查管控,召开群众宣讲大会8场次,共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接受群众政策咨询300余人次。全力打击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协助辖区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常态普及反诈知识,入户走访必讲、线上线下联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反诈氛围。三是有效化解信访矛盾。坚持“分类分级,随排随清”,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综合施策,实现信访事项办结率100%,满意率95%。民生诉求“大起底”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8件,已化解120件,其余问题化解正在有序推进。
五、保障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是落实惠民政策,全面完成2022年度医保收缴任务,2023年医保收缴工作正有序推进;清收违规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金7人19677元;办理创业补贴8人。落实残疾人补贴1189人,高龄补贴978人,孤儿补贴7人,低保1440户2733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8人,实现“应保尽保”。二是推进数字便民。加快“数字平昌”企业微信注册工作,落实专人管理,为群众获取信息、在线办事、政务服务提供一体化便捷通道,让群众过上“一部手机办事通”的好日子,实现基层治理标准化、精准化、智能化。
六、防治结合,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推进垃圾分类治理。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各类专题会议6次,群众代表会议4次。在西兴社区、黄柳村率先试点,安装建设23组分类垃圾桶、3个分类垃圾回收亭、2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发放宣传手册600余份、宣传标语4幅、展板6幅。二是整治秸秆禁烧乱象。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各村(社区)在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18幅,张贴秸秆禁烧宣传通告20余张,利用村广播密集宣传,确保秸秆禁烧宣传工作人人知晓、人人参与。利用智能烟雾报警系统,随时监测辖区“冒烟”情况,手机APP及时报警响应,全年共处理制止20余起,做到早发现、早扑灭。三是常态落实“河长制”。坚持河段长巡河制度,扎实开展河道清理,及时排污疏沟,整改各类环境不达标项目,同时通过横幅、LED显示屏、宣传单等形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全年共清理河道垃圾6次,打捞垃圾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