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西兴镇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西兴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12-25 14:06
 来源: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西兴镇人民政府

一、2014年工作总结

(一)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建设。全年共完成村道路硬化12.5公里,其中:天堂村至八一村1公里、场镇至职中0.3公里、建华村3.6公里、马鞍村6公里、白龙村1.6公里;完成天堂村至八一村片石路铺筑3.5公里;已全面完成皇山环线泥结碎石路15公里;认真完成光明村、曙光村地质灾害治理;完成西回道路安保工程进度为50%。

2、水利工程。全面整治24口病害塘库(黄柳村8口,马鞍村6口,八一村7口,天堂村2口,五童村1口);新建微水池11口(五童村2口,黄柳村3口,马鞍村6口);新建或维修渠道5100米(黄柳村2700米、马鞍村2400米),恢复黄柳村水库提灌站1座,并顺利通过上级的验收。场镇自来水管网延伸至潘家湾、大石坝,彻底解决了黄柳、八一、居委会1300余人“饮水难”的问题。

3、场镇建设。引进业主投资700万元完成了街道黑化和两边14000平方米人行道路面彩混工程,安装路灯60盏,栽植绿化树1025株,实现了新场镇美化、绿化、亮化;新建了场镇公厕及下水管网建设工程;投资300万元建设的农贸市场、地下停车场正在有序推进;场镇水、电、气、排污等配套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场镇垃圾已全部运往县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

(二)产业发展

1、畜牧工作。一是培植大户,积极对接温氏集团。发展每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的大户3户,年出栏2000只鸡、鸭的大户3户,年出栏200只羊的大户3户,出栏肉牛20头以上的大户1户。二是强力推进动物防疫。春秋两季共防疫生猪11815头,牛、羊2190头,家禽153144只,消毒圈舍面积25.3万平方米。三是扎实抓好狂防工作。全镇按照“预防为主,管免结合”的原则,实行犬只综合管理。全镇共免疫犬只560只,扑杀223只,免疫率达99%。

2、林业工作。一是全面完成29.8公里森林走廊建设任务;二是完成街道绿化800米,栽植桂花树195株,榕树、铁树等30株;三是全面落实生态效益补偿面积8102亩,兑现资金111109.5万元;四是在天堂、建华建成核桃基地2500亩;五是狠抓护林防火,共计投资2.5万余元添置了油锯、铁扫把等防火设备,建立了警示标牌110个,防火警示标语200余幅,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

3、农业服务。一是加强惠农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成功举办农业技能培训5期,培训人次达3000人次;二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抓茶叶产业发展,完成新栽茶叶3000亩,旱改面积1000亩,建成现代化茶叶加工厂一座;三是加强农机安全生产,严格执行“三盯”、“三包”责任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四是进一步核实土地确权颁证和土地确权登记信息,全面完成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

(三)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恒辉集团在场镇西华街投资300万元,续建农贸市场和地下停车场,目前正有力有序推进。

(四)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各种惠民补助及民政资金。全年已兑现落实粮食直补195万元、良种补贴37.9972万元;兑现落实城市低保57户136人,月资金 27378 元;农村低保488户1324人,月资金131353元;五保孤儿64人,月资金21600元;优抚对象199人,月资金68155元。兑现爱心生活救助44户175人,月兑现物资折合资金4160元,爱心医疗救助24人,月发放物资折合资金720元。建成敬老院一所,总面积1300平方米,占地9.41亩,总投资260万元,已完成主体工程及各种附属设施,正组织五保老人顺利入住。全镇289人参加了新农保,2896人养老金通过“一折通”全额兑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将在12月10日前全面完成基金收缴任务。

(五)三大底线工作。

1、安全生产。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一岗双责”安全意识,建立长效机制,落实安全责任,持续开展以道路、水上安全、建筑施工、烟花爆竹为主的专项治理,有效遏制了重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群防群治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年无一例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

2、纪检信访。加强“两个责任”的落实,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扎实开展“三项建设”活动,及时处理来信来访,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全年接待人民来信来访36次,已办结34次,办结率94.44%。

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按照“五治三化”要求,扎实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在健全机制、严格管理、考核问责、投入保障及常态保持等方面狠抓落实。确保了场镇、农村、机关单位常年保持清洁化、优美化、秩序化、安全化。

(六)社会事业。突出抓好了教育、卫生、文化、计生等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全镇11个村(居)已建成标准的办公阵地、村级卫生室和村级小学;全镇人口自增率4.06‰,符合政策生育率84.75%,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奖扶政策已全面落实。

(七)协税护税。已全面完成220万元协税护税任务。

(八)便民服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紧紧围绕“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方便群众、提高效率”的目标,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相关办事程序。自正式运行以来,全镇办理了各种便民服务事项1028件,其中镇办理482件,村(居)办理546件,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九)亮点工作。一是成功举办市县“双百工程”、连片扶贫开发等现场会5次,迎接省市县人大常委会代表、政协委员调研2次。二是大力发展“双百工程”。在黄柳、居委会等7个村新栽茶叶3000亩,旱改1000亩,新建茶叶加工厂一个,成立专业合作社2个;在天堂村、建华村新栽核桃2500亩,建立专业合作社1个,全面完成茶叶、核桃的套作及管护。三是全面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培育养殖大户10户,建设村社道路5公里,修建产业园青石板路4.5公里,全面完善天堂、皇山聚居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四是完善西回乡道公路安保设施建设10公里。五是顺利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及马鞍村、黄柳村的美丽乡村验收。六是在黄柳、八一、马鞍实施了小农水及节水型社会项目建设,新建或维修水渠5.1公里,蓄水池2口,微水池9口,整治病害塘24口。

二、2015年工作要点

2015年,西兴镇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优环境、大招商、强基础、兴产业、促增收 ”的工作思路,抢抓项目促发展;改善条件强基础;开放合作促跨越;产业培育促增收;改善民生促和谐;优化环境树形象。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奋力推进西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以项目带动发展,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1、全力以赴抓项目。把握政策走向,精心谋划项目。大力争取以交通、水利、皇山旅游环线建设为重点的基础建设项目,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的产业项目,以完善沼气、天然气、电力为重点的能源项目,以扶贫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为重点的民生项目。

2、强力推进交通建设。全面启动复兴点22公里森林走廊建设;力争完成西高公路的立项及硬化工程;完成西兴镇—天堂村桥梁及3.81公里硬化工程;协调解决好西兴至龙岗县道干线改造的具体问题;全面完成村道通畅工程项目以及竣工决算工作;健全乡村道路日常养护机制,确保镇村道路通畅、整洁。

3、持续抓好水利工程。力争解决光明、曙光、马鞍小学的安全饮水困难,全面完成光明村刘家嘴病塘整治工程;立项申请场镇饮水扩容升级配套工程;重点解决皇山村聚居点饮水问题。

4、奋力推进各项建设。一是完善好新街的配套设施,规范店招店牌;二是加快建成地下停车场、新农贸市场,完善水、电、排污等配套设施。三是完善打造好皇山旅游环线建设(即路、水、亭、接待站、特色种植养殖业);四是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和增减挂钩项目的立项实施。

(二)以产业培育促增收,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基础
  1、发展特色产业。以有机农业为主攻方向,发展特色种植。扩大茶叶、核桃、猕猴桃、梨子等有机农产品种植规模,逐步形成皇山、五童、光明、天堂、建华等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计划完成天官堂核桃产业园中药材种植基地1500亩,加强6000亩新老茶园的管护,引进业主,健全机制,提升经济效益。
  2、精心打造旅游业。依托平营路、西回路生态和交通优势,重点抓好皇山村新村建设、皇山环线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和茶叶产业发展,努力实现集生态、观光、旅游、服务于一体的一流农家乐园和旅游观光胜地。

3、规模发展养殖业。培植龙头企业,发展畜牧养殖业。巩固发展养殖大户,扩大养殖规模,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对接温氏发展养户,力争在发展规模上取得新突破。

4、全力抓好劳务产业。依托县就业局、西兴职中等劳务培训机构,加强全镇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富余人员引导性培训。全镇计划转移劳动力5000人,实现劳务收入6000万元。

(三)倾力改善民生,不断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1、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按时发放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和弱势群体生活保障金。认真落实好各项促农、扶农、惠农政策措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落实到位,保证各项政策不打折不走样。

2、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突出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强化学生素质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办学水平。理顺计生管理秩序,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落实奖励扶助政策。统筹推进文化、群团、老龄、档案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管理,及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四)坚持执政为民,打造法治政府
  1、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制度。落实两个责任,坚持“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勤俭节约,巩固群教活动成果,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民生和保障经济发展上。

2、提高便民服务水平。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和“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解决干部群众“找门难、找人难”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bob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