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滩镇基孔肯雅热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基孔肯雅热在我镇的发生与流行,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25年版)》《开云体育足球官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制定。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内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预防、监测、报告、控制和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分层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二、疾病概述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多为小关节)、皮疹、部分患者可有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该疾病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率较高的特点,虽然病死率相对较低,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适宜的蚊媒环境下易引发大规模爆发和流行。
三、组织领导与责任分工
(一)成立防控指挥部
成立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总指挥,分管各领域副职为副指挥,下设监测预警、环境整治、宣传引导、物资保障等专项小组。各村(社区)网格长、网格员为责任主体,建立“镇—村—组”三级责任体系。
(二)责任清单化
属地责任:政府统筹协调,落实防控经费和人员。
部门责任:卫健部门负责医疗救治和监测;农业、环保、综合执法部门负责蚊媒消杀;教育部门负责学校防控;文旅部门负责涉疫区旅居人员排查。
个人责任:居民落实防蚊措施,配合健康监测。
四、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
(一)监测网络
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实行“逢热必检”,对发热、关节痛患者筛查流行病学史(疫区旅居、蚊虫叮咬)。
蚊媒监测:各村(社区),各单位(部门)重点监测范围内污水沟、积水坛、积水容器,垃圾投放点,建筑工地等,发现立即预警。
病例报告:发现疑似病例2小时内网络直报,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
(二)分级响应
一般响应: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积水。
中等响应:启动专业消杀,限制大型聚集活动。
高等级响应:封锁疫点,全员排查近14天从疫区来(返)乡人员。
五、环境整治与蚊媒控制
(一)源头治理
翻盆倒罐:每3天清理一次房前屋后积水容器(花盆托盘、轮胎、废弃瓶罐等)。
卫生死角清理:每周集中清理村边、河道、建筑工地杂物和垃圾。
重点消杀:对下水道、绿化带、水渠喷洒灭蚊药,高风险区每日1次。
(二)技术规范
使用低毒含氯药物(如氯菊酯),避开人群活动高峰期。保存消杀记录(时间、地点、药剂种类、操作人员)。
六、宣传与健康教育
(一)多渠道科普:通过村(社区)广播、微信群、宣传栏发布“防蚊三字经”(如穿长袖、挂蚊帐、清积水);发放《基孔肯雅热防控指南》,重点讲解症状(发热、皮疹、关节痛)和就医指引。
(二)社区动员:组织“敲门行动”,每户签订《防蚊承诺书》,自查清理积水;奖励举报,对举报蚊媒孳生地的居民给予物资奖励。
七、保障措施
物资储备:卫生院配备监测试剂、防护服,设立隔离观察室,储备床位不少于总床位的10%。各村(社区)配备适量喷雾器和灭蚊药。
八、附则
本预案结合疫情形势再修订和调整措施。具体实施需结合《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当地气候特点(如雨季加密消杀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