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滩镇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实现农民致富增收。现结合本镇实际,就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特色农业产业联农带农工作指示精神,按照两改“后半篇”文章工作部署,紧紧围绕“3+2”特色产业布局,响滩镇坚定“1+2”(肉牛产业+花椒产业、茶叶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高度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强力措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持续巩固花椒、茶叶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把我镇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强镇,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目标任务
响滩镇位于平昌西南向,幅员面积广,农业人口多,属农业大镇,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之年,发展农业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途径。响滩镇立足自身资源分布、人口地域等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通过3-5年的努力,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使辖区各村(居)加快培育发展能带动农户增收、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格局。支持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发展,带动90%的有产业发展意愿、有一定发展能力的群众实现致富增收。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村(居)在整合资源、全面推进辖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结合本村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凸显特色,以全镇现有规模化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示范点,发挥积极引领作用,全方位、大面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坚持镇村引领、业主主体。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目标,统筹农村劳动力就业、街道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形成以镇带村、业主互动的发展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优化环境、深化改革。以土地经营权流转、林权制度改革、投资体制创新及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点,优化配置资源,聚集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强农惠农长效机制,持续深化诚信农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四)坚持结构调整、产业支撑。围绕“花椒、茶叶、水果、蔬菜、畜禽、肉牛、水产”等生态产业,大力实施“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大引进培育种植、养殖、加工、物流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力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夯实产业基础。
(五)坚持科技兴农、科学致富。坚持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加大现代科技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力度,培育新型农民,提高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贡献率。
(六)既要“钱袋子”也要“米袋子”。坚持稳定粮食生产促农增收的原则。全力抓好15万亩粮食安全种植面积,实现粮食持续增产,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响滩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各村(居)要把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依靠政策和技术手段统筹推进,形成全镇特色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产业发展项目,扶持中小产业发展业主发展壮大。积极协调惠农资金、政府补贴和创业贷款向农业产业适当倾斜,推动龙头企业和能人大户同步发展,促进全镇特色农产品上规模、上档次。
(三)抓好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开展好各类农业产业前期种养殖过程以及加工环节的技术服务,通过技术咨询、科技培训、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四)培育龙头企业。以农产品分类,选取行业发展最优者为典范,适当倾斜政策力度,扶持建设规模化加工厂,整合民间生产资源,组建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品质。依托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客商参与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互惠互利,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