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镇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我镇将以“强工兴产、优城兴业、全面追赶”为发展路径,盘活现有资源资产、深挖白衣文化内涵、规划产业项目布局,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奋起直追,为实现“两个加快”贡献白衣力量。
一、夯实党建引领合力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班子示范引领作用,以上率下带领班子成员主动担当作为,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激发创新的动力、增强奋斗的韧劲;紧紧抓住中层干部和支部书记“关键少数”,确保推进“两个加快”战略在白衣落地落实,以一域之为促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提能力强服务。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常态化开展青年干部论坛,以“老带新结对子”的方式搞好传帮带,激发年轻干部活力和潜力,做到“提笔能写、张口能说、遇事能谋、办事能成”;组织机关干部、景区干部、村居干部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大比拼,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组织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为辖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三是转作风树新风。摒弃“躺平”思想,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在机关形成主动作为新风气;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严肃追责“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人员,铲除一切形式腐败滋生的土壤;充分运用联村机制,联村领导到村居支部常态开展警示教育,切实让村居干部转变作风,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坚实作风保障。
二、增强项目攻坚动力
一是项目招引更加精准,围绕产业布局,实施“点对点”招商引资,组建专班加快谈判进度,确保黄梅果酒厂、磴子肉牛养殖场、云梯玉兔养殖场等项目尽早落地;围绕文旅融合、肉牛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策划包装一批优质项目,组建招商小分队,加大与白衣籍在外成功人士洽谈对接力度,积极回引资金和人才,推动一批储备项目尽快上马。二是项目建设更加高效,加快推动温泉山庄二期建设,推进龙门社区应急通道、濛溪大沟桥项目、黄梅果酒厂前期工作;尽快投产运营磴子粮油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向县级主管部门申报一批交通补短项目。三是营商服务更加优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组建企业服务专班,按照“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简化办事流程、开通绿色通道,为辖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三、深挖文旅融合潜力
一是盘活闲置资产。进一步整合景区内闲置门市,出台优惠政策,围绕鱼、牛肉等地方美食,推出一批名特色餐饮店,把永睦街打造为特色小吃一条街;按照“前店后坊”模式鼓励创业,推出一批酱菜坊、榨油坊、腌腊坊,做活本地农特产品进入景区特产品店铺。二是丰富景区业态。进一步拓展景区经营业态,围绕吃、住、游、购、娱等,吸引更多商家入驻,鼓励社会资本及其他村居以集体形式兴办民宿;打造集古建筑参观、农业观光、美食品尝、场景体验、曲艺表演于一体的特色古镇。三是深挖文化内涵。尊重历史底蕴,赓续千年码头文化,深挖吴氏渊源塑造文化形象,活化“忠、孝、廉、节”古镇特色文化,打造研学旅游新场景,把古镇文化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聘请本地文化达人宣讲白衣文化,为白衣古镇代言。四是创建特色品牌。为本地腊肉、酱菜、菜籽油等特色产品赋上白衣名片,打造白衣土特产品牌,传承竹编、针绣等手工艺,让特色手工艺品进入古镇商铺,不断丰富景区内涵。
四、激发产业联动活力
一是壮大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加快推进肉牛、白酒主导产业,为全县构建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贡献力量。重点培育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加快复元、天井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鼓励畜禽养殖场圈舍改造,培育一批海福特合作养殖大户,鼓励村居干部带头养殖海福特母牛,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牛;持续发动大户签约、散户领养,吸引更多创业人士投身肉牛发展事业。持续巩固白衣酱酒基地建设,加快基酒酿造窖池扩大产能,力争2024年产基酒20万斤。二是巩固特色产业。围绕水产、花椒、水果、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巩固扩增种植面积,以磴子河、濛溪河组团发展水产养殖5000亩,推动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围绕玉兔、土鸡等畜禽养殖,加快培育养殖大户,确保特色产业扩规提质。三是做强精深加工。围绕抓住“两头”、打通“中间”,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以白衣酱酒基地带动镇域持续扩增原粮种植面积,推动酱酒酿造、饲草加工、粮油加工等企业扩能增效、做大做强,切实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五、强化基层治理效力
一是优化机制。在磴子社区、柳州社区试点推行支部书记抓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第一书记负责社会事务、其他干部负责日常工作的运行模式,确保村居集中精力腾出手来抓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产业、集体有收益的发展格局。二是数字赋能。依托司法部定点帮扶,与移动深度合作,在磴子社区试点推行智慧乡村治理模式,整合“有事来协商”“功德银行”“法律援助”等现有载体,围绕党建赋能、基层治理、联农促销等功能搭建智慧乡村治理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居事务,不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三是严守底线。优化防汛减灾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完善防灾减灾救灾镇域体系化建设,确保安全度汛;扎实开展“清诺行动”,主动对接、稳妥化解,确保平安稳定;全面提高债务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刚性执行预算,遏制债务增量、严格项目申报制度、有序化解债务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