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白衣镇人民政府 > 政府工作报告

白衣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4-08-06 09:05
 来源: 白衣镇人民政府

一、2024年上半年工作报告

(一)党的建设得到新提升。一是强化队伍建设。上半年共召开3次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专题学习中央、省、市、县各级全会精神,按计划组织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启动会、推进会、专题培训会,强化党员干部参与党纪学习教育的意识;严把党员“入口关”,注重党员跟踪培养,加强镇村后备干部的培养,通过“两委”班子成员年中分析,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二是严肃党内生活。做好主题教育成果巩固和党纪学习教育有效衔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存在问题、产生根源、整改措施、下步计划四方面认真深度梳理剖析,制定整改计划、完善整改措施,镇村两级领导班子队伍政治立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务实作为发展实绩更加突出,干部作风纪律规矩更加严肃。三是服务经济发展。以“党委政府统筹、支部探路定向、干部齐心协助”的发展思路,全面推广“组团发展·整镇提升”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全域提升;制定落实《白衣镇村级集体经济2024年发展计划》,理清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确保我镇16个村(社)均集体经济不得低于15万元;严格遵守村级集体经济“双月问效”制度,按时报送各村(社)村级集体经济推进情况。

(二)项目建设迎来新进展。一是项目落地蹄疾步稳。加快推进黄梅果梅酒庄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已栽植果苗5万株,完成项目投资2000万元;推动白衣古镇文旅开发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目前已拟定初步建设方案、完成实地考察及超5000人次的研学体验项目试运行。二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力推进仙鹤山庄二期项目,截至目前共完成1200万元投资建设,完成接待中心大楼主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温泉基础设施、室内装修建设施工。三是项目招引有力有序。全力推动大型餐饮酒店旅游民宿文旅综合体及大型粮油加工项目招引工作,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商谈、可行研判、实地踏勘等工作。

(三)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壮大肉牛产业。坚定不移加快推进肉牛产业壮大,为全县构建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贡献力量。组织召开2024年肉牛产业发展座谈会,吸引更多创业人士投身肉牛发展事业,新增规模10个规模养殖场,领养海福特母牛18头,全镇肉牛存栏量近千余头,配套种植饲草1014亩。二是巩固基础产业。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镇级示范片区建设200亩,全镇示范种植2400余亩,全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技术,建设粮油基地种植高粱1500余亩,完成2000亩羊肚菌采摘销售,基础产业更加巩固。三是做强精深加工。围绕抓住“两头”、打通“中间”,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动白衣酱进入市场,带动镇域及周边红粮种植,完成磴子粮油厂主体竣工验收,力争在本月设施设备进场,推动酱酒酿造、粮油加工等企业扩能增效、做大做强,切实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四)安全工作开创新局面。一是强化集中排查。集成镇村力量,运用联村负责机制,成立16个排查工作组、1个督查工作组,联合县级派驻单位,开展“九小场所”“三合一”等6大专项隐患排查,累计出动排查人员1200余人次,排查隐患435处。二是摸清隐患底数。开展“1+N”风险隐患摸排,梳理出安全风险隐患分布图、干部包保责任清单、安全隐患管理清单,明确16个安全隐患大类,共计451个风险隐患点位及区域,涉及41名镇级包保责任人、22名村级包保责任人,实行一图两单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三是实行赋码履职。对安全责任清单和隐患管理清单进行二维码赋码管理,将履职发放给各包保责任人,明确安办一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动态更新两清单,实现风险隐患可观、可感、可实时调度,实现风险隐患“动态清零”。确保目标任务更明确、主体责任更清晰、过程管控更具体、协调调度更顺畅。

(五)社会治理建成新格局。抓好信访维稳。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处理信访积案2件,听取研判信访工作6余次,包案领导推动化解4件陈案积案。对重点信访案件,成立化解领导专班,明确责任分工按时间节点推动化解。推进法治建设。常态开展安全生产法、文物保护法等法律宣传,深入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专项斗争,纵深推进依法治理、平安白衣建设。抓牢生态环保。认真落实“河长制”“林长制”、禁捕等措施,常态化开展巡河,抓实秸秆禁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宣传引导和巡查管控,加强污水管网维护及污水处理厂运行,推行场镇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辖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六)环境提升形成新常态。一是开展常态执法。抽调三房湾交警中队、白衣派出所、市场管理所、食药办、应急办和环保办等工作人员,组建白衣镇综合执法队伍,紧盯场镇和景区等重点区域,整治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行为,持续规范场镇秩序,强化环境大提升工作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参与意识。二是实施管用措施。在G542国道过境场镇区域,分段安装3处喷淋设施,实行全天候喷淋抑尘,场镇扬尘得到有效控制,全覆盖开展店招店牌冲洗,常态组织开展街面清洗、花草修剪、整形树木,场镇街面更加靓丽。三是强化重点管控。动用船只20余次,打捞河道白色垃圾,疏通近六百米污水主管网,全面清洗4个收集池和13个检查井,新建8立方米的收集池,全覆盖摸排辖区规模企业,梳理重点排污企业和风险名单,全面强化重点污染源管控。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白衣镇将以县委十四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五大跨越式发展”为抓手,严格按照“三转”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攻坚突破,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平昌篇章贡献白衣力量。

(一)深挖文旅融合潜力。一是盘活闲置资产。进一步整合景区内闲置门市,出台优惠政策,围绕鱼、牛肉等地方美食,推出一批名特色餐饮店,把永睦街打造为特色小吃一条街;按照“前店后坊”模式鼓励创业,推出一批酱菜坊、榨油坊、腌腊坊,做活本地农特产品进入景区特产品店铺。二是丰富景区业态。进一步拓展景区经营业态,围绕吃、住、游、购、娱等,吸引更多商家入驻,鼓励社会资本及其他村居以集体形式兴办民宿;打造集古建筑参观、农业观光、美食品尝、场景体验、曲艺表演于一体的特色古镇。三是深挖文化内涵。尊重历史底蕴,赓续千年码头文化,深挖吴氏渊源塑造文化形象,活化“忠、孝、廉、节”古镇特色文化,打造研学旅游新场景,把古镇文化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旅游资源优势,聘请本地文化达人宣讲白衣文化,为白衣古镇代言。四是创建特色品牌。为本地腊肉、酱菜、菜籽油等特色产品赋上白衣名片,打造白衣土特产品牌,传承竹编、针绣等手工艺,让特色手工艺品进入古镇商铺,不断丰富景区内涵。

(二)激发产业联动活力。一是壮大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加快推进肉牛、白酒主导产业,为全县构建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贡献力量。重点培育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加快复元、天井肉牛规模养殖场建设;鼓励畜禽养殖场圈舍改造,培育一批海福特合作养殖大户,鼓励村居干部带头养殖海福特母牛,带动周边农户养殖肉牛;持续发动大户签约、散户领养,吸引更多创业人士投身肉牛发展事业。持续巩固白衣酱酒基地建设,加快基酒酿造窖池扩大产能,力争2024年产基酒20万斤。二是巩固特色产业。围绕水产、花椒、水果、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巩固扩增种植面积,以磴子河、濛溪河组团发展水产养殖5000亩,推动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围绕玉兔、土鸡等畜禽养殖,加快培育养殖大户,确保特色产业扩规提质。三是做强精深加工。围绕抓住“两头”、打通“中间”,加快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以白衣酱酒基地带动镇域持续扩增原粮种植面积,推动酱酒酿造、饲草加工、粮油加工等企业扩能增效、做大做强,切实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三)增强项目攻坚动力。一是项目招引更加精准,围绕产业布局,实施“点对点”招商引资,组建专班加快谈判进度,确保黄梅果酒厂、磴子肉牛养殖场、云梯玉兔养殖场等项目尽早落地;围绕文旅融合、肉牛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策划包装一批优质项目,组建招商小分队,加大与白衣籍在外成功人士洽谈对接力度,积极回引资金和人才,推动一批储备项目尽快上马。二是项目建设更加高效,加快推动温泉山庄二期建设,推进龙门社区应急通道、濛溪大沟桥项目、黄梅果酒厂前期工作;尽快投产运营磴子粮油精深加工项目,积极向县级主管部门申报一批交通补短项目。三是营商服务更加优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组建企业服务专班,按照“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简化办事流程、开通绿色通道,为辖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四)强化基层治理效力。一是优化机制。在磴子社区、柳州社区试点推行支部书记抓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第一书记负责社会事务、其他干部负责日常工作的运行模式,确保村居集中精力腾出手来抓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产业、集体有收益的发展格局。二是数字赋能。依托国家司法部定点帮扶,与移动深度合作,在磴子社区试点推行智慧乡村治理模式,整合“有事来协商”“功德银行”“法律援助”等现有载体,围绕党建赋能、基层治理、联农促销等功能搭建智慧乡村治理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引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居事务,不断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格局。三是严守底线。优化防汛减灾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完善防灾减灾救灾镇域体系化建设,确保安全度汛;扎实开展“清诺行动”,主动对接、稳妥化解,确保平安稳定;全面提高债务风险防范和处置能力,刚性执行预算,遏制债务增量、严格项目申报制度、有序化解债务存量。

(五)夯实党建引领合力。一是抓班子带队伍。充分发挥班子示范引领作用,以上率下带领班子成员主动担当作为,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激发创新的动力、增强奋斗的韧劲;紧紧抓住中层干部和支部书记“关键少数”,确保推进“两个加快”战略在白衣落地落实,以一域之为促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提能力强服务。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常态化开展青年干部论坛,以“老带新结对子”的方式搞好传帮带,激发年轻干部活力和潜力,做到“提笔能写、张口能说、遇事能谋、办事能成”;组织机关干部、景区干部、村居干部定期开展业务技能大比拼,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组织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为辖区群众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三是转作风树新风。摒弃“躺平”思想,严格执行上下班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在机关形成主动作为新风气;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严肃追责“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人员,铲除一切形式腐败滋生的土壤;充分运用联村机制,联村领导到村居支部常态开展警示教育,切实让村居干部转变作风,为推进乡村振兴事业提供坚实作风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bob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