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新区道路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为有效防范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突出风险隐患,巩固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成效,维护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通过专项整治,压紧压实新区、社区两级、包保干部责任,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推动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二、治理重点
(一)重点路段。十字交叉路口或事故易发多发等路段;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漫水桥路段;水毁、滑坡路段;“马路市场”路段等。
(二)重点车辆。两轮、三轮电动(燃油)车;四轮电动车(老头乐);非法载客面包车;接送学生车辆;低速载货汽车等。
(三)重点行为。违法载人;酒驾醉驾;无证驾驶;非法营运;超员超速;超限超载;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不礼让行人等。
三、工作措施
(一)紧盯风险,精准管理。
一是强化源头管理。依托“百日攻坚”工作成果,持续更新“两车”(两轮、三轮电动车等)及“高风险两车”台账,细化重点路段隐患、重点车辆信息及重点人员违法记录,实现“一人一车一路段”精准管理,严防违规车辆上路。
二是保障特殊群体。针对城区“一老一小”出行,在“早、晚”过斑马线、特殊时段路口,学校周边城区主干道等重点区域,通过文明劝导引导行人文明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
三是完善风险路段警示。在风险隐患道路设置反光带、垒砌警示石,强化道路安全提示。
(二)增强防护措施,抓实整改治理。
一是加强道路隐患整治。由农业农村股牵头,按照“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多方争取项目支持,对排查出的道路隐患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开展治理,原则上一般隐患路段9月底前全部完成治理,其它一时难以完成的,要采取堆土垒石、拉警戒带、设警示牌、立警示桩等临时措施,强化防护和警示力度。
二是加强库外道路整治。对具备“公共通行属性”的产业路、扶贫路、景区路、防灭火通道等库外道路落实维护管理责任主体,强化日常养护;对不允许社会车辆通行的路段,要按照“谁修建、谁管理,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社区负责日常巡查监管。
三是加强“千村万路”治理。根据《金宝新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千村万路治理”行动实施方案》要求,针对辖区近三年发生过2起以上亡人事故的重点村庄和重点路段,采取清理视线障碍、管控通行速度、完善安全设施、强化前端警示等措施科学治理,提升道路安全保障能力。
(三)强化宣传教育,加强警示劝导。
一是全域覆盖宣传。线上利用辖区“村社微信群”推送安全短视频、法规解读,线下用“大喇叭”早晚循环播放警示案例,结合开展的各类活动宣传,把交通安全知识送进小区、企业、田间地头。曝光本地违法案例,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带动“小手拉大手”(学生监督家人规范出行) 。
二是节点精准劝导。整合社区干部、劝导员、网格员、路长等力量,在赶集日、红白喜事、农忙采摘等时段,在社区路口、重点路段设劝导点,拦截“问题车”(如无牌车、超员车)、纠正“问题人”(如酒驾、不戴盔);利用现有文明劝导站,在违法高发路段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知识的普及,实现“发现-劝导-制止”闭环 。
三是分层精准宣教。7月底前开展“敲门行动”,组织村社干部、网格员逐户上门,发放《道路交通安全、你我同行》,驾车安全常识、交通安全顺口溜等宣传资料;8-10月,针对重点车辆、存在违法记录的人员,通过短信提醒、一对一劝导、民警上门等方式,强化警示;对辖区企业、集中用工单位、种养殖大户、装载源头企业等上门督促,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签订道路交通安全承诺书。
(四)严查违法违规,强化路面管控。
一是全时全域管控。协调辖区交警中队、派出所、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大队开展联合执法,紧盯早晚高峰、周末及节假日等时段,围绕事故多发路段、十字路口、集市周边,加密巡逻频次;依托“路检路查”,精准查处两轮、三轮车无牌无证、货车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净化路面秩序。
二是部门联动执法。建立“交警中队+派出所+交通执法大队 +文明劝导”联勤机制,每周至少开展1次农村道路专项执法。针对车辆逆行、超员、不戴头盔等现象,共享客运车辆运营数据,精准拦截检查;针对变型拖拉机违规上路,现场移交执法部门核查农机牌照,依法查扣,按照相关程序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是强化联动协调。成立金宝新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组,定期召开工作会,协调解决整治难题,压实金宝新区、执法部门、社区责任。
二是整合劝导力量。社区干部、劝导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确保劝导站常态运行。
三是及时反馈信息。各社区、相关股室每周报送整治进展(如隐患治理数量、违法查处案例),总结经验,及时报送信息至应急管理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