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全县灾害事故综合风险分析报告
近期,县安办组织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经济和信息化局、县教育科技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对9月全县自然灾害及安全风险进行了会商研判,形成了《9月份全县灾害事故综合风险分析报告》。
一、8月份自然灾害及安全事故(事件)发生情况
(一)自然灾害发生情况。8月未发生自然灾害。
(二)安全事故(事件)发生情况。8月,全县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接处警465起,发生一般事故5起,受伤6人,财产损失0.271万元。
二、9月份气候趋势预测
据县气象部门预测,9月平均气温23~24℃,较常年同期偏高0.5~1℃左右。9月总降水量130~150mm,较常年正常略偏少。
月内主要天气过程为:2日,阵雨;3~6日,中到大雨,局部地方暴雨;9~12日,中到大雨,局部地方暴雨;19~21日,中到大雨;25~26日,阵雨。
三、9月份主要致灾因子(灾种)
根据气象数据和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分析,我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较高,主要致灾因子为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需重点防范。
(一)地质灾害。根据气象部门预测,9月降雨日期较多,靠山靠崖临沟临坎的居住区域、在建工程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需重点防范局地强降雨、持续性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二)洪涝灾害。9月份,总降水量虽较常年正常略偏少,但仍应密切关注短时强降雨,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山洪、城市内涝等洪涝灾害。
(三)森林火灾。中元节,烧纸、焚香、燃放烟花爆竹和秋收秋种农事用火等,易引发森林火灾;进入秋季,林区湿度降低、气候干燥需持续防范降水间歇期的局部火险波动。
四、9月自然灾害及安全风险综合分析
综合研判认为,9月份,全县总降水量130mm-150mm,总降水量较常年正常略偏少,但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汛期,雷电、大风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多,有关部门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引发的局地风雹灾害和各类次生灾害,及时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和避险提示,积极做好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防范应对工作。
(一)洪涝地质灾害防范。9月份,秋雨秋汛时期,由于前期长时间高温,山体含水率偏少,若出现持续性降雨,导致山体岩土抗剪力下降,易引发靠山靠崖临沟临坎的居住区、在建工程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滑坡、崩塌、塌陷等灾害。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和日常巡查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一旦发现险情,及时预警,刚性执行“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政策,果断组织受威胁群众主动转移避让,同时将“三人一屋”责任落实到“人头”。加强被转移人员现场管控,杜绝因转移不彻底或漏转、少转、人员中途返回等情况发生,而引发事故;持续深入开展自然灾害避险自救宣传教育培训,提升群众安全风险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二)森林火灾安全防范。中元节祭祖,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以及秋收秋种、野外农事用火等行为增加,火灾风险增高;随着气温降低,群众户外活动意愿增强,旅游景区、森林公园等人员增多,户外野炊行为增多,森林火灾风险增大。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做好火源管控,严禁进林人员、车辆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
(三)道路交通安全防范。秋收农忙时节,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超载超员和人货混装等违法行为多发;季节变换,部分山区、景区道路因持续降雨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或道路路面塌陷,导致落石砸车、翻车等事故风险增大。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历年数据和出行特点,针对易拥堵路段、时段和事故高发点,提前进行精准研判,制定交通疏导方案;主动加强与气象、防汛、应急等部门联动,建立恶劣天气预警互通机制,及时通过广播、导航软件等措施,实时推送路况信息,引导群众错峰出行;以宣传《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为契机,结合近期专项整治行动,在事故高地区及重点部位,增强警力部署、加强巡查执法,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深化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重点整治拖拉机、农用车辆,违规载人、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强化警示曝光,“以案说法”滚动发布典型事故案例,提示广大驾驶人员安全守法驾驶。
(四)校园安全防范。暑期校车停运,机械电气附件可能损坏、失修。开学前夕,未对其进行维修、保养、检测,易导致翻车、失控等事故发生;学生集中返校,校园周边道路上下学时段车流量剧增,易引发交通拥堵、车辆伤害等事故;学生未及时回归上学状态,自身安全风险意识较低,特别是上学放学,易在道路上嬉戏打闹,横穿马路,交通风险事故增多;部分学校因建筑工程设计不合理、未按要求施工等原因,存在消防验收不合格、设备老旧、线路老化等问题,易引发触电、火灾等事故;并且有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狭窄封闭,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能及时疏散逃生。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督促各类学校,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抓好校车安全管理,落实好校车许可规定,确保校车手续齐全、运行安全;要督促指导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讲解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提升教师、学生、监护人道路交通安全防范意识;要压实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好《教育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闭环管理消防重大事故隐患,确保校园安全生命通道畅通,杜绝事故发生。
(五)消防安全防范。9月份,季节转换,气候逐渐干燥,秋收秋种农事用火增多,火灾风险增大;中秋、国庆假期临近,商场、超市、影院、KTV等商业和娱乐场所人员剧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易被货物、杂物堵塞,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高温天气仍将持续,空调、电扇等大功率电器长时间使用,家庭用电负荷大,部分老旧小区电气线路老化、过载,容易引发电气火灾。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消防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要求,全面部署,统筹推进行业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督促基层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宣传教育。要发动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自查自纠自改,场所管理方要加强日常巡查,每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防火检查,重点检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居民要合理使用电器设备,避免多个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定期检查家中电气线路,发现老化、破损等问题及时更换;利用各类媒体开展消防警示提示宣传,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养,全面做好火灾防控工作。
(六)建筑施工安全防范。9月份,房屋市政工程进入“黄金期”,施工企业赶工期,上岗人员增加,交叉作业频繁,施工现场风险加大;部分企业未按设计施工、安全投入不足,教育培训不细,安全隐患未“闭环管理”,易造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等事故;深基坑、高边坡、管沟(槽)、土方堆码等受秋雨影响,稳定性降低,易发生坍塌、掩埋等事故。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督促各施工企业深入开展安全技术交底、临边防护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强化施工企业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事故背后的问题隐患分析,落实好专项管控措施,形成常态化预防性管理机制;对照《房屋市政工程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重点开展基坑、脚手架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建筑起重机械等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七)危险化学品安全防范。进入秋季,静电易聚集,易引发易燃易爆物质火灾或爆炸;清洗、置换、清理危险化学品储罐、管道等特殊作业时,未进行气体浓度合规性分析,易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临近中秋、国庆,作业人员易浮躁、涣散,简化作业程序,危险化学品装卸、聚合等作业违章或误操作风险增加。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督促危险化学品企业对生产车间、储存仓库、装卸区域等重点场所进行防雷防静电检查、检测,确保防静电接地装置完好有效;完善易燃易爆化学品装卸、转运专项操作规程,执行好装卸流速标准;规范执行特殊作业方案审批、安全技术交底、教育培训等要求,杜绝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加强作业现场巡查管理,及时整改完善各类风险隐患;开展异常工况的模拟演练,不断细化处置步骤、完善安全措施,持续提升员工处置能力水平。
(八)商贸流通安全防范。中秋、国庆双节将至,商贸市场需求旺盛,经营单位加大囤货、备货力度,易出现超量储存,原材料与货物随意摆放,占用消防通道、遮挡消防栓,形成消防安全隐患;工贸企业进入高负荷生产期,机械设备长时间运转,缺乏休整和保养,导致机械性能稳定性下降,作业人员持续劳动,疲劳度增加,人机可靠度下降,易引发机械伤害、触电等事故;抢工期、赶进度,特殊作业增多,操作流程不规范,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极易引发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事故。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督促工商贸企业节前开展消防大排查,确保各商业市场消防设施设备工作状态良好。开展一次消防培训和演练,商业企业主体单位要建立健全全员消防责任制,发生事故及时响应处置;组织各商户参与消防培训和演练,提高各商户消防防控和火灾应急处置能力;工商贸企业要规范场所货物、原材料堆码,严禁超高超量储存,确保生产经营场所消防通道、疏散出口等通道畅通;工贸企业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机械设备,间歇性错峰生产,严禁机械设备和人员超强度作业;做好检维修作业审批,严格落实断电挂牌上锁、隔离危险源等措施,防止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