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开云真人平台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

2025-05-13 17:15
 来源: 县人社局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就业优先、社会保障、人才强县、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等重点任务,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平昌加快摆脱欠发达县域地位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就业优先,民生为本。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强化就业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协同联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

(二)坚持改革创新,系统集成。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三)坚持统筹协调,城乡融合。强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

(四)坚持底线思维,风险防控。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和系统性风险。

三、发展目标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平昌的战略安排,“十五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如下:

(一)就业质量显著提升。年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以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稳定在27.2万人以上,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二)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 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月人均待遇提升至180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职业伤害保障全覆盖。

(三)人才总量持续扩大。技能人才总量达2.5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超30%。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1.4万人,高层次人才占比提升至15%。

(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95%以上,根治欠薪案件动态清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保持在95%以上,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健全。

(五)公共服务优质高效。建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和“智慧社保”服务体系。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机构标准化达标率100%,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全覆盖。

四、重点任务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高质量就业格局

1.强化就业政策协同。将就业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财政、货币、产业政策联动机制,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领域扩大就业容量。实施“新质生产力就业倍增计划”,培育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就业增长点,开发康养、文旅等银发经济岗位1万个。

2.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主导产业与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新建1个公共实训基地,年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5000人次以上。实施“金蓝领”技能提升行动,健全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3.促进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发基层服务、重点行业岗位 ,实施“青年见习计划”,对县乡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农民工服务:健全“县镇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打造“巴字号”特色劳务品牌,年均开展劳务品牌培训500人次以上。困难群体帮扶:动态调整就业援助对象,按需开发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4.优化创业生态环境。实施“雁归兴巴”2.0 计划,推进建设返乡创业园,及时兑现创业担保贷款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年均培育返乡创业实体100个以上。完善“创业培训+孵化+融资”服务链条,举办创业大赛、项目路演等活动,提升创业成功率至60%以上。

5.推动鞋服纺织产业发展壮大。按照全县“1+N”鞋服纺织产业发展目标,建成鞋服纺织科技产业园区,加速项目投产、加快企业培育、加强要素保障,持续深化细化产业链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强与发改、经信、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入驻园区标准化厂房的企业增至50家以上,园内自建厂房的企业20家以上,乡镇小微企业150家以上,打造年产值超30亿元的鞋服纺织产业集群。

(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民生安全网

1.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扩面行动,放开户籍限制,实现法定人群工伤保险全覆盖。引导城乡居民向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覆盖。

2.深化社保制度改革。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扩大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3.提升保障待遇水平。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250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至180元。落实困难群体代缴、退捕渔民社保补助政策,确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4.强化基金风险防控。构建“人防+技防+智防”监管体系,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疑点数据实时比对。开展社保基金“啄木鸟”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

(三)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激发创新发展活力

1.打造人力资源服务高地。发展壮大县级国有人力资源公司,发展高端猎头、人才测评等业态,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

2.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行“代表作评审”“破四唯”评价机制,实施“巴山优才”计划,柔性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

3.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实施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优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推进公立医院、科研院所薪酬改革,落实高层次人才工资倾斜政策。

4.提升人事考试质效。建设智慧考务系统,实现考试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确保考试安全零事故。加强考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1.促进稳定就业增收。建立农民工全周期服务管理平台,动态更新实名制数据库,实现就业需求精准匹配。 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依托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开发本地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

2.优化创业扶持政策。设立返乡创业专项基金,对成功创业项目给予最高 50 万元补贴,积极选送培育“乡村振兴创业明星”。

3.强化权益保障。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五项制度”,推行工资保证金信息化监管,确保欠薪案件动态清零。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4.推进市民化进程。建立农民工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同城化机制,实现随迁子女入学“应入尽入”。开展“新市民”培训计划,提升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

(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1.健全协调机制。完善三方四家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劳动关系风险预警系统,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培育示范企业10家。

2.强化劳动监察执法。实施“互联网+监察”行动,将企业用工纳入数字化监管,实现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处置”。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对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3.提升争议处理效能。建设标准化仲裁院,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模式,实现案件线上办理率达90%。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推动争议源头化解。

(六)推进职业能力建设,夯实技能根基

1.加强平台建设。建设1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川东北技能人才高地”。推进 “产教融合共同体” 建设,校企联合培养产业急需技能人才。

2.创新培训模式。推行“订单式”“项目制”培训,开展数字技能、康养护理等特色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达 85%以上。实施“乡村工匠”培育计划,培养适应乡村振兴需求的技能人才。

3.完善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新增特级技师、首席技师10名。积极参加“巴中市技能大赛”,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参加国家级竞赛。

(七)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守牢安全底线

1.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社保基金监管大数据平台,实现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数据实时共享。推广生物识别认证,防范冒领养老金行为。

2.健全风控机制。实施基金风险分级管理,建立 “红橙黄蓝” 预警体系,对高风险业务实行专项审计。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对欺诈骗保案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率达1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bob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