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财政局 > 开云真人平台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财政局关于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2021-12-31 10:47
 来源: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财政局

2021年,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深入践行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发展理念,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大财税收入征管力度,切实服务“六稳” “六保”落地见效,较好地完成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1年主要工作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今年以来,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揽,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管干部要求,将换届纪律与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换届纪律宣传教育和风气监督工作,重点学习中央“十严禁”、省委“四必须”和市委“三个坚决查处”的纪律要求。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警钟长鸣》换届纪律警示教育片,深刻吸取反面典型案件教训,严守换届纪律规矩,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切实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推动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二)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紧紧围绕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政策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财税支持等一系列发展机遇,深度研究国家调结构、稳增长措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一系列政策,主动作为,敏锐跟进。争取到位财政部建制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再融资债券资金62.05亿元。争取到位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40亿元、专项资金补助5亿元。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2.7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26亿元,专项债券1.51亿元,有效缓解了全县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压力。

(三)抓实收支管理,推动财政规范有序运行。狠抓财源建设和收入质量,注重财税协同共管,摸清财税底数,突出重点行业和主要税种收入监测,科学调度税收组织工作。扎实推进“两费一金”清缴专项工作,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苦日子”,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和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各项措施;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3500万元左右,压减比例达5%;压减“三公”经费2万元,压减比例达0.2%,节约的资金全部调剂用于全面落实“三保一优一防”等方面。

(四)坚持量力而行,持续保障改善基本民生。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将“三保”支出43亿元全额纳入年初预算,认真落实“三保”支出“三单列三专项”要求,切实加大库款保障和资金拨付优先力度。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1%。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安排资金3.1亿元,支持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教育政策落实。突出保障基本民生,发放全县8.2万名低保对象救助补助资金1.45亿元;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2.15亿元,就业专项补助5400万元,特困供养和孤儿4000万元,优抚安置资金9300万元,残疾人三项补助3003万元,高龄补助1440万元,优抚对象、退役士兵生活等补助9600万元,特扶对象780万元,奖励扶助1230万元。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下达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专项资金8407余万元,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实施。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安排资金7.59亿元,其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5.49亿元。重点用于农业生产、畜牧生产、水利发展、林业改革发展、农田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把支持产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整合资金优先用于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安排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财政贴息资金1000万元,保持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稳定。

(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激发财政内生动力。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完善“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机制,坚持把绩效理念融入到资金使用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各预算单位绩效自评率达100%。推进预算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电子支付改革规章制度,2022年1月正式上线开展财政收支业务。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法及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加大“四本预算”统筹力度,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加快推进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全县开具电子票据59.97万份,涉及金额达6.4亿元。强化财政监督检查,持续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及财务管理专项检查,深化“一卡通”阳光审批发放、公务卡使用管理专项治理,建成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阳光审批平台,累计发放补贴资金8.9亿元,进一步加强涉农资金全过程监管。

(七)强化风险管控,全力保障财政运行安全。坚持把“三保”支出放在财政支出首位,严格“三保”支出预算“三单列三专项”管理,规范专项库款保障管理,强化“三保”动态监测和专项督导,全县年初预算安排43亿元用于保障“三保”支出。加强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认真执行三年滚动偿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债务单位责任,落实债务化解任务,将债务化解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将政府债务本息全额列入预算管理,加强政府债务和中长期支出事项管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全县通过预算安排、发行再融资债券和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偿还政府性债务80.87亿元,未发生一例实质性债务违约事件。

二、2022年主要工作

2022年,全县财政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更加注重提升服务效能和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努力保持财政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加快建设“三县两地一门户”贡献财政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

一是加强党对财政工作全面领导。一以贯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持续强化理论武装,加强对党忠诚教育,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市、县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财政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举措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扎实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持之以恒扛牢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全面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深化正风肃纪专项治理,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财政管理和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统筹财政资源增强保障能力。要加快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保障机制,科学统筹四本预算、存量和增量资金、改革发展稳定各项支出、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当前和长远跨周期平衡等,努力增加资金有效供给,优先保障基本民生支出和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建设资金需求。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建设“工业强县示范县”为抓手,建立完善财源建设工作机制,抓实产业和财源税源培育。强化财政收入征管协同,健全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机制,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集中财力保障县委、县重大决策部署。

三是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坚持节俭办一切事业。严把预算支出关口,坚持综合预算、零基预算原则,按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项目经费按清单”的办法,认真落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保障序列,建立有保有压的财政支出保障机制。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反对浪费行为、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细化完善支出标准、健全财政支出约束机制、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共享共用、不断完善过紧日子的制度体系。定期评估过紧日子落实情况,加强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监测监督,确保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四是坚决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推动共同富裕取得重要进展。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新增财力优先保障基本民生支出,确保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71%以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民生保障机制,探索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标准,增强基本民生政策可持续性。更大力度落实就业保障政策,健全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加强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不断深化医疗体系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要集中财力办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五是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聚力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推动财政更加规范有序。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聚焦绩效目标编制科学化、规范化,完善绩效目标管理机制,牢固树立“花钱要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将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作为绩效管理重点,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更加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效益、硬化责任约束,将财政资金用在紧要处。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健全上下级预算衔接机制,实现资金从部门预算填列、预算安排、资金支付、单位账务处理全过程清晰,加强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的联动管理,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常态化开展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持续做好“三公”经费、惠民惠农资金、会计信息质量等重点领域监督检查,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六是切实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控意识,完善财政风险防控体系,筑牢风险防控底线。将“三保”支出保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牢抓实,始终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位,坚决扎牢“三保”底线。切实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健全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过程监管体系,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底线工作,强化日常监测和风险预警,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积极防范化解存量债务。明确债务单位偿债责任,落实债务化解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夯实财政国库管理基础,规范库款管理,按照轻重缓急,科学统筹调度财政资金,确保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财政局

2021年12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bob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