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财政局 > 开云真人平台

2023年财政工作要点

2023-04-17 14:10
 来源: 开云体育足球官网财政局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关键之年,做好全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2023年全县财政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三县两地一门户”发展定位和县委“六大工程”实施,认真实施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落实“三保一优一防”重要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保证必要支出强度,增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兜牢兜实“三保”底线,推动财政平稳运行,为新时代新征程平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一、多措并举抓好增收节支,切实增强财政服务保障能力

(一)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加强财政收入征管,常态化开展财政收支运行精准调度,做到一月一交账、一月一通报。力争一季度财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年、进度快于序时,确保实现“开门红”,半年实现“双过半”。压实非税收入执收单位责任,突出重点行业和主要税种收入监测,牵头做好财税收入征管,强化依法治税和“两费一金”专项收缴,加大历欠税费催收力度,不断做大收入“蛋糕”,确保全年收入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二)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财政资金跨部门、跨领域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和县委、县政府重大战略等重点领域,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不断提高支出效率,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

(三)争取上级更大支持。要抢抓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建设、乡村振兴发展、扩大内需战略、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机遇“窗口期”,全面与上级对接汇报,争取上级财政重大政策支持。确保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总量只增不减、稳中有升,实现专项资金争取、债券资金争取、人均财力争取“三个再突破”。力争上级转移支付补助突破5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6亿元以上。

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民生保障既要做到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民生保障,确保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 71%以上,扎实办好年度10件民生实事,更大力度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供更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五)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保持教育支出强度,全力保障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发展、高考标准化考场建设、职业教育达标工程建设、特殊教育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健全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持续做好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和精准保障困难学生就学权利,助力办好公平优质教育。

(六)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支持做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工作,不断深化医疗体系改革、健全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逐步优化城乡医疗资源布局,支持加快健全完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助力加快建设县人民医院金宝院区、县第二人民医院金宝院区、县妇幼保健院金宝院区达到搬迁条件,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七)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加强困难群众就业兜底帮扶;全力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和补助标准提高;优化救助福利体系,严格执行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夯实未成年人保护体系。集中财力办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三、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八)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级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若干政策,加强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的协同配合,发挥综合效能。支持重大项目包装、储备、争取和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助推工业升级提能,全力支持石龙门化工园区申报和建设,推动县域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优惠政策,促进消费提振释放发展活力。

(九)保障县域重点项目建设。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双滩抽水蓄能电站、生态环保EOD、分散式风力发电、新一轮交通大会战、金宝山茶旅融合、浙川产业园(二期)建设,机械制造产业扩园升级、江口醇白酒产业园、天府旅游名县创建等系列重点项目建设。

(十)支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统筹整合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省内对口帮扶资金以及其他社会帮扶资金,积极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肉牛、茶叶、青花椒等特色产业投入,积极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提高农民特别是脱贫户、监测户的收入,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继续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一)有序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持续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有序开展,确保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覆盖率达到70%以上。持续做好中央大宗产品保险及地方特色产品花椒、茶叶、母牛、肉牛、牛犊、育肥猪价格保险等承保工作,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防范农业生产和市场风险、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综合效应,引导和鼓励农户、涉农企业等主动投保,增强地方农业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十二)支持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积极支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天府粮仓等项目,建设好农业产业园区,继续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巩固撂荒地整治成果,提高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加大农村综合改革财政支持力度,落实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美丽乡村”财政奖补政策,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及时兑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民惠农政策。支持加快水利工程项目防洪堤建设进度,支持病险塘库整治和排灌渠道疏通,支持抓好水旱灾害防御处置,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十三)支持生态环保领域建设。支持做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建设,完成废弃矿山修复治理,牢牢抓实地灾防治工作。严守森林防灭火底线,全面筑牢森林“防火墙”。做好退耕还林、生态护林员补助、公益林效益补偿等惠农惠民资金保障,做到及时足额补助到位。

四、聚焦风险防范化解,全力确保财政运行平稳健康

(十四)抓实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强化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健全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过程监管体系,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底线工作,加强日常监测和风险预警;积极做好项目储备以及2023年新增债券申报、发行和对接工作,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足额纳入预算,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明确债务单位偿债责任,严格按照时间节点积极化解存量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十五)抓实国库运行风险防范。夯实财政国库管理基础,进一步规范库款管理和收支业务,严格执行财政资金大额支付“先核后支”以及库款运行监管有关规定。科学统筹调度财政资金,确保资金安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未列预算不得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拨付资金。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减少行政运行成本。进一步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效益,加大存量暂付款消化力度,确保国库运行良性循环。继续实行全县库款统一调度管理,保障全县财政库款持续保持在合理规模,确保全县不发生财政支付风险。

(十六)抓好“三保”风险防范。严格落实“三保”政策,要将“三保”作为预算安排的重点,足额编列,不留缺口。确保“三保”支出精准、足额、优先纳入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大“三保”执行监控和监督约束力度,坚决落实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从源头上防范过高承诺、过度保障,确保“三保”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十七)完善常态化直达资金管理机制。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持“坚决执行、完善机制、严格监管、强化支撑”的原则,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加快直达资金分配下达、支出进度,及时核实、处理预警信息。

五、坚持深化改革与监督管理并重,不断提升财政治理能力

(十八)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将政府债务、资产、绩效等业务逐步纳入预算一体化系统,提高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进电子票据和非税收入收缴改革。强化国有资产和资本管理,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下大力气摸清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底数,加大资产盘活力度,落实好资产月报制度,提升国有资产报告编制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全面落实好财税改革、政府采购、会计管理、票据管理、投资评审、法治建设等方面改革要求。

(十九)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加强对低效无效、闲置沉淀资金动态调整削减;严格逗硬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充分体现激励约束。通过预算绩效全过程的管控,促进预算管理与绩效监督更加深度融合,将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作为绩效管理重点,确保财政资金用在紧要处。带头并督促各单位严格落实预算编制“三个一律不得”、预算执行“两个坚决禁止”、财政绩效评价“两个挂钩”,确保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二十)扎实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扎实推进部门及所属单位预决算信息公开全覆盖,进一步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拓展公开范围和内容,不断细化公开内容,提升预决算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二十一)加强会计管理。贯彻落实会计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持续推进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引导和规范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健全会计人才培养,激发会计人才创新活力,促进全县会计人员专业能力整体提升,全面做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报名工作。创新和加强代理记账行业日常监管,促进代理记账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十二)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财政部门主责监督、行业部门依责监督、单位内部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进一步突出监督重点,扎实开展财经秩序整治、春节保稳定资金、过紧日子、乡村振兴、政府采购、教育资金及其他民生类资金等重点监督检查,加大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公开和通报力度,加强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实现信息沟通、线索移送、成果共享,形成监督合力,不断提升财会监督的效能。

(二十三)强化镇村财务管理。按政经分离的要求,全面完成村级财务的分离,将村级资产资源、财务核算、资金支付等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服务平台,逐步理顺镇村财务管理机制体制,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六、坚持党对财政工作全面领导,持续强化政治性机关建设

(二十四)提升财政部门政治属性。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在全县财政系统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县全会精神,深化政治机关意识教育,持续加强财政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夯实理论根基,筑牢忠诚信仰,厚植财政部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底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把握财经活动中的政治方向,落实财政管理中的政治要求,确保财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十五)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压实局领导班子“一岗双责”。聚焦资金分配、资金支付、项目审批、资产管理、政府采购、财政评审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加大监督力度,强化正风肃纪。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好重大事项报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预警防控建设,进一步完善重点业务日常监督机制,着力防范财政资金管理风险。用好执纪监督“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

(二十六)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抓实巡视巡查问题整改。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分析,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做好舆情监测,积极稳妥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

(二十七)提升财政干部队伍能力。坚持把严的要求、高的标准、实的作风贯穿到财政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监督的全过程。持续开展“财政大讲堂”“财政夜校培训”,强化财务干部业务技能培训和综合素养提升。优化机构职能配置,有序推动轮岗交流,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夯实干部实践历练,积极选派优秀财政干部上挂下派、驻村帮扶。加强干部日常基础性工作的管理,做好退休同志人文关怀。扎实开展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开展基层财政干部能力培训。提高财政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树立财政良好形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bob开云